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汉阙 > 第474章 基建

第474章 基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户十三万,口六十万,县三十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最关键的是,从长安沿着秦直道往北,经上郡过西河,可以通往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太原诸郡,是当仁不让的“八郡通衢”。

杜延年在元霆年时,曾往返于西河朔方,迎刘询南下继位,对这里可不陌生,此地在后世干旱无比,到处都是光秃秃的黄土高塬,眼下却是沃野千里,谷稼殷积,牛马衔尾,群羊塞道,从各县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富庶程度:“美稷、广田、谷罗、饶、富昌。”都是好地方呀。

元朔年后,西河郡成了汉朝历次对外用兵的后勤基地。

虽然皇帝定了”竟宁“之称,但杜延年却隐隐觉得,有任弘在朝,傅介子等用事,绝不会就此作罢,皇帝也态度暧昧,这项任命就透着不寻常。

但杜延年也无所谓了,他仕途之心已冷,最好的年华和才干,都献给了将军,曾登上二府御史大夫之位,如今再来做郡守,只感觉索然无味。

“复召建平候杜延年,拜为西河郡太守!”

……

和魏相等人期盼的相反,也和刘询设想杜延年“以退为进”不同,杜延年一点重新出仕的心思都没有。

他年已近六旬,就想好好在家修律著述,让家学能传承于世,他父亲修了《大杜律》,他贡献《小杜律》,也算一是美谈了。

当长安诏书抵达时,杜延年推辞了第一次,但皇帝似乎是铁了心要他动身,当第二次诏令下达强征时,是杜延年的中子,在朝中做奉车都尉的杜佗来传。

抵达西河后,杜延年既没有杀鸡儆猴立下马威,也没有勤勉劳碌希望做出政绩升迁入朝,只言:“孝武之世,征发烦数,今圣天子在位,当无为而治。”

然而就学起当年的曹参,自己整天痛饮美酒,跟他来的儿子和慕名来投的故吏见杜延年不理政事,想有言相劝,却被杜延年邀约一起痛饮。

西河郡的这般光景,自然被并州刺史报了回去,刘询不太高兴,觉得杜延年这是在蔑视天子,治郡不进,遂以玺书斥责。

不过在玺书抵达前,杜延年就迎来了一位访客,却是以右将军身份,带着西园八校中四校以及四万戍卒,前往朔方郡戍守练兵的赵充国。

杜延年的小儿子,有一只眼睛目盲但生性聪慧的杜钦也劝他道:“父亲倘若再不出仕,陛下或会以为你是对当朝不满,怀念大将军时了!”

他确实很怀念啊,倒不是说今上和西安侯之政不好,只是……

杜延年心中暗叹:“我忘不了大将军之恩。”

再推辞下去确实要惹怒天子了,对宗族不利,杜延年只好不情不愿地应征,接过太守冠带和印绶,只带了几个仆从,离开了南阳老家,前往西河郡赴任。

这一路可不容易,西河郡位于并州刺史部,横跨后世陕北、鄂尔多斯、晋西北,本是秦朝的“新秦中“一部分,楚汉时为冒顿单于所夺,置娄烦王,河南之战后,汉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分上郡北部和太原郡西部,置西河郡。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