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161章 南察风波(廿三)反伏

第161章 南察风波(廿三)反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众将皆道此言不虚,东城虽然有被偷袭的可能性,但大家对东城的安全都比较有信心,料想布日哈图应该也不会寄希望于大明与叶赫方面会忽视东城,真正去偷袭东城的可能性还是不大的。

曹簠见状,伸手做了个虚压的动作,又道:“这其二,则是金蝉脱壳。方才高兄弟说得有理,大司农也曾提醒本帅,布日哈图善于设套,本帅以为他或许打算假做死守西城之状,而实际上早已率军离开。西城之中未必没有蒙古人,但多半已经不是蒙古主力了。

眼下的问题在于,蒙古人若真是玩了一手金蝉脱壳,那么他们打算去哪?是趁机溜回察罕浩特,还是想办法给我们来个伏击?”

别看蒙古人经常宣称自己铁骑无敌云云,其实蒙古人的战术思维比较像主流猫科动物,即习惯于避免伤亡,然后依靠速度优势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只有当无法避免的决战,他们才会正面作战——但曼古歹这种战术,某种程度上而言也不是非常“正面”。

总之蒙古人是很善于打伏击的,而且和明军方面打伏击多半只能算准对方一举一动,然后搞守株待兔不同,蒙古人打伏击靠的是速度,即查知对方的行军路线,快速迂回至对方的必经之地埋伏起来,以逸待劳的偷袭。

当年宋朝偷偷支持完颜阿骨打的时候,大抵只是希望完颜阿骨打闹得大辽不得安宁,怎么可能料到女真人把契丹人一口气给掀翻了不说,阿骨打的子孙还不肯如“老汗”一般遵守与宋朝的约定,居然顺势连宋朝一块儿揍了?

点火容易,这火烧成啥样却是谁也说不准的。

所以布日哈图到处点火,随便哪里烧大发了对他而言都是好事。要真是和宋朝支持女真人那样,最后一把火差点把自己烧死,那布日哈图也只能说是天数,是没法子的事了。

不挣扎一下肯定会死,那为何不挣扎,万一出现奇迹了呢?

此时高逸民把自家老爷抬了出来,众将不管信是不信,都不敢摆出一副质疑的神情来,而是纷纷做沉思状,思考这话中的道理。

明军将领们对蒙古人还是比较了解的,因此曹簠这么一说,大家都纷纷表示对方不大可能就这么简单的逃回察罕浩特,大概率是要找机会半路伏击本军。

于是曹簠便问叶赫两位贝勒,由西城去东城的路上有没有特别适合伏击的地点。纳林布禄和布寨对视一眼,表示东西二城中间就一座光秃子山,但明军并不打算大冬天的去爬山,所以是选择从光秃子山南麓绕行的,既然如此,对方如果要设伏,多半也会在南麓。

由叶赫东城往南麓绕行西城,首先要绕过转山湖(后世转山湖是人工湖,但是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建成的,此时也有但很小,其名不详,暂以后世之名称呼),然后向西南方前进,而这一路最常见的走法是沿叶赫河而走。

“叶赫”在女真话里的意思就是“河边的太阳”,而这个“河”就是叶赫河。按照两位贝勒所言,这一路因为是连接东西二城的必经之路,道路都比较齐整,如果蒙古人要设伏,必不可能设伏在很接近大路的地方。

曹簠是思考得最快的,因为高务实在此前那封信中就有提到过要他小心布日哈图的诡计。刚才他因为多年的习惯,没有把阴谋这茬想得太深,经过高逸民这么一提醒,马上警醒过来,道:“不错,布日哈图此人诡计多端,不得不防。”

不待众人有所表示,曹簠便接着道:“倘若以‘蒙古人更倾向主动出击’来论,本帅以为图们与布日哈图的机会只有两个。”

他环顾众人,沉声道:“其一,调虎离山。他们可能趁我出兵,绕道奔袭叶赫东城。此法的要害在于一旦东城失守,叶赫即可谓全面崩溃,即便将来重建、恢复,至少短期内失去了对察哈尔的任何威胁,也不再成其为我大明辽北藩篱,可使察哈尔腾出一只手来。

而对我军而言更可虑者,在于东城一旦也丢了,则我军便成了辽北塞外的一支孤军,别说一些寻常补给了,这天寒地冻之下便是个落脚点都不好找。”

他稍稍一顿,又道:“不过好消息是咱们对此早有防备,叶赫的步兵都留在东城,还有一百多斥候骑兵,就算布日哈图要去偷袭,他们也能暂时守住并向我们示警求援。”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