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大明元辅 > 第210章 大调动

第210章 大调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李如松出任辽帅之前,李家军实力强大,根本不把外地来的总兵放在眼里,拒不配合工作,由此外地总兵干不长久。

李如松之后的情况就变了,李家军实力大衰,虽然朝廷接连用李家军嫡系将领为辽帅,此刻却反而稳不住辽东形势。结果用了宣大系的马林之后,居然局势稍定,坚持了两年。

但马林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并不能更进一步把局势扭转回来,因此朝廷仍然觉得不足,最终只好把李成梁又放了回去。

可惜,此时的李成梁因为李家军实力大衰,他本人也感受到朝廷对他的严重猜忌,因此回任之后不再补充嫡系力量,对女真也采取了纵容态度,只求面子上没有大乱就算完成了任务。辽东大局遂不可挽回地滑向了对努尔哈赤更有利的局面。

高务实此时忽然有个设想:假使前期由外地调任辽东的总兵有足够的力量压制李家军,辽东方面的局势还会糜烂至斯吗?

盘算至此,高务实忽然想明白一个以前忽视过的问题:原历史上从李成梁去职回京,到他二度镇辽,基本上是正好十年,而这十年之中,辽东总兵官居然换了八个。

这其中,只有第一个接任李成梁位置的杨绍勋和最后一个马林干了两年,剩下的人基本都只做了一年左右,甚至不到一年。

这其中杨绍勋能做两年是因为他本就是李成梁的亲信部将,马林能做两年是因为当时辽事已经变得很复杂,可以说情况都比较特殊。

剩下的人里头,李如松、李如梅兄弟不必说(前几章写到过),尤继先、董一元、王保为什么干不长久?自然是因为李家军不配合,而李家军不配合他们就干不下去,则是因为他们带去的随任家丁压不住李家军。

这里要注意的是他们三人的任职时间,他们三个的任期算在一起,是从万历二十一年十一月到万历二十五年十二月。

但这个设想即便是在现在也并不好达成:李家军没有经历朝鲜一战的损耗,实力还是过于强大,如今只要李如松回镇,就依旧有着三万五千左右的家丁。家丁的战斗力不必再重复说明了,这支军队简单的说就是依旧能够吊打任何女真强酋。

而如果高务实要完成刚才这个设想,则实学派方面必须有至少不弱于李家军的实力,然而实学系将领当中没有哪一家将领能凑够那么多的家丁——哪怕是麻家军,全家族的家丁也没超过两万,其实际上的家主麻贵,手里也就万把人,而且麻贵不可能去做辽东副总兵。

既然如此,唯一的办法就是“核心不够,多部来凑”。实学派虽然找不出一个能媲美铁岭李氏的将门,但可以选择多调派几员将领去辽东。每个将领都带几千家丁赴任,总兵力也就上去了。

高务实提出多调几员将领去辽东,吴兑和梁梦龙思索了片刻,都表示原则上同意。不过对于调派哪些人,大家还得商议一下。

换句话说,正是李如松在朝鲜作战的期间。再换句话说,就是李家军实力还比较强大的时间段内。

王保之后就是李如松班师接任,数月之后李如松战死,李如梅接任。李如梅因为“畏敌”被免,接任者依旧是李家军亲信——孙守廉。

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铁岭卫人出身的李家军嫡系部将孙守廉居然稳不住辽东局面,只干了半年出头就被革任回卫,紧接着朝廷就启用了宣大系将领马林。

马林乃是名将马芳次子,在当时而言属于自带光环的那种,而且原历史上由于马栋声名不彰,马林被看做是马芳的实际继承人,马家军嫡系几乎都在他手中,故而他在辽东坚持了两年,才因为局面仍无好转而被二度镇辽的李成梁取代。

高务实发现,在这八位总兵里头,李如松是一个分界点。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