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法兰西1794 > 第393章 科学界的盛宴(下)

第393章 科学界的盛宴(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但依据牛顿的经典物理学的解释,光子应该表现出粒子的性质,因此它们应该通过双缝板上的两个小孔中的其中之1,撞击屏幕上1个点。然而,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情况却与这种解释不同……

实验证明,当光线穿过双缝板时,它们并不仅仅只是像粒子1样直线飞行,而是会发生波动,形成干涉条纹。这说明光即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或者说体现了波粒2象性。”

傅里叶的这1段总结性发言在与会者中,最终激起了轩然大波,很快,台下的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与其他科学家,纷纷起身鼓掌,为这1群年轻人的重大发现而呐喊助威。

曾几何时,当天才的笛卡尔提出光的两点假说之后,法国人就在光学领域彻底落后于老对手英国近两百年。而在今日,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这1天。

尽管在场的科学家们大都知道,傅里叶、安培、马吕斯、吕萨克与泊松,这些年轻人的眼下成就,不过是他们“站到1个更年轻的巨人”的肩膀上。而这个年轻的巨人,就是安德鲁-弗兰克。

于是在整个十8世纪,几乎无人向“微粒说”挑战,也很少再有人对光的本性作进1步的研究。直到另1时空的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兼医生的托马斯-杨成功实施了双缝干涉实验,提出光的干涉的概念和光的干涉定律。

安德鲁之所以指导傅里叶、安培等人,提前了6年捣鼓出双缝干涉实验,目的在于挑战大英帝国在物理光学研究领域,近两百年的传统优势,继而打击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自信心。

事实上,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非常简单,只需要1个有两个小孔的板子和1个光源即可。

实验的步骤如下:

1.将光源放在距离双缝板1定距离的地方。利用伏特电堆点亮的电弧作为持续光源,为了保证光源稳定,傅里叶等人事先准备了3个伏特电堆。

……

2.在光源和双缝板之间放置1个屏幕,以便观察干涉图案。屏幕采取的是白色纸张作为反光材料。

3.将双缝板放在光源和屏幕之间,使得光线通过两个小孔射向屏幕。缝隙大小要相同。

4.在适当的光线条件下,观察屏幕上的光斑分布情况。根据实验条件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干涉条纹。

5.对屏幕上的光斑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计算出干涉条纹的间距和数量等参数,以便后续的分析。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光线穿过双缝板时,会形成1系列交替明暗的干涉条纹。这些条纹的形成是由于光子在穿过双缝板时,相互干涉产生的结果……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