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让煤炭飞 > 第七十七章 那年,交公粮

第七十七章 那年,交公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老汉、妈,我们也去吧!”方大军显得很兴奋,这种大场面太有时代气息了,这不是电影图片,而是真实出现在他的生活中。

“好,你去跟车吧,轻松点!”方东华招呼着。

“恩,我去找牛大满他们了。”

一家人收拾好跟着就出了门,俩妹妹也背着小背篓,父亲扛了两床裹起来的竹席,今天会很热闹。不用去叫左邻右舍,因为今儿大家都是做同一件事。

他先一步杀到粮仓附近,叫上牛大满、哑巴,还有幸大娃三人,秦家两兄弟没跟来,因为秦大今年要去参军,怕影响政审。

架子辕车虽然有,但数量也有限,能装半吨煤炭,但煤炭可比粮食重多了,十几辆竹架车只解决一万多斤谷子。

其余就只能靠人,妇女孩童用背篓背,壮汉用箩筐挑,小孩用楠竹夹背,一次也就二三十斤,妇女的背篓六七十斤,壮汉才是主力,一挑就是上百斤,有那生猛一些的能挑两百多斤上路。

但仅仅是这样还是不足矣把粮食运完,上交的数量实在太多了,壮汉光是上交自己那份,用箩筐挑,至少都要跑两趟。川内号称天府之国,兼之各地兴修水利,不仅仅有水库,还专门修了灌溉用的渠道,水库一放水,渠道里的水流能跑出十里开外,灌溉成千上万亩农田。

主力运输工具还有木制的独轮车,川内称为“鸡公车”,单人cao作,能运输超过两百斤的重量,有人协助五百斤也不是问题,极限能到七百斤。

角山公社还算好的,因为到北斗都修了公路,也几乎没有坡度,像一些在山上的公社,只能靠人力把粮食背下来,没听错,有一些小公社就修建在山顶平原地带,空手上下山一次,就得一个小时,这些小公社最后都合并到了山下的大公社中,最后成为组成“乡”的一部分,但现在还是单独的公社个体。

想把公粮交出去,首先粮食质量要过关,也就是“一干二净三饱满”,但是每个生产队其实已经把最好的粮食上交出来了,可还是会遇到不过关的时候,并且还不在少数。

这时就能想办法攻克收粮的那些“杂种”,杂种、狗ri的,这些字眼是所有村民送给验粮员的称呼,验粮员也当得起这个称呼。

两种办法,一是送礼,偷偷送烟等东西给验粮员,你这粮食就能过了;二是比那些验粮员还要蛮横,吓得验粮员怕事后被打击报复,自然就能把粮食顺利交上去了。这叫什么事,村民把辛苦种出来的粮食上交,还得看检验员的脸se才行。

<山苦着脸,郁闷无比,往些年遇到粮食交不出去,他都是偷偷去塞好烟,过滤嘴的大前门整条整条的送出去,当然这烟钱是集体负担。

可今年遇到难题了,方大军这娃子居然坚决不同意送礼,说是要带人去和验粮员们“讲道理”,这讲个毛的道理啊!验粮员压根就不是会跟你讲理的人,就算你背着粮食走了几十里山路,累得快晕倒了,验粮员说一句不过关,你就交不了。

“十几万斤粮食,就这么没了!”方东华叹息着,如果这些粮食不上交,每户能多分上千斤的粮食,按人头两三百斤跑不了。

方大军听着也无从安慰,因为这种“极限征购”跟着就会逐渐调整,往后每一年的征购粮都会减少,到了后面会出现“认购粮”,也就是完成上交任务后超出的粮食,国家就会补助钱了,好象是九十年代,具体哪一年他记不清楚,到了那时候村民就可以把多余的粮食卖给私人,肉食品也同样开放了。

还有随着杂交水稻,优良稻谷种的普及,加上大中华的快速发展,到了九十年代,大家的ri子就会好过了,交了任务,一户都能余下千多斤的稻谷,至少绝大部分人能吃得饱饱的,吃得上大白米饭,也能吃上肉。

“各队各户抓紧时间吃饭,收拾好家里就去各自生产队装粮食,新桥大队先走……”喇嘛还在吆喝,这次是王宏文的声音,看来昨晚上就赶了回来。

“交征购了!”“都出来交征购了!”队长们的吆喝声响起,引来村民的附和,在山谷中此起彼伏,回声一道高过一道,传进山林中,也传进群众的心里……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