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楚臣 > 第三百八十四章 夺兵

第三百八十四章 夺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楚州军在楼船军水师收缩回金陵之后,主力正抓紧时间渡江经丹徒,沿宝华山南麓往西进逼秋湖山。

要不是两军暂时都无暇旁顾,他们这部残军,或许仅需要千余精锐骑兵过来,就能将他们杀得再次大败、大溃。

陈铭升心里很清楚,真要等到信王杨元演率楚州军主力攻陷秋湖山、江乘城,彻底控制住金陵城以东的地域之后,到时候绝对不会轻易放他们离开。

在陈铭升看来,此时将四万多老弱妇孺都抛弃掉,趁着安宁宫全力备防楚州军西进,无暇顾及他们之时,他们还是能率三千兵卒快速绕到金陵的西边,寻找机会登船撤往岳阳的。

关键是速度要快,决定要果断。

京兆府除了十一属县外,金陵城内就有六十余万人口,仅米粮一项,每年就需要从周围州县输入六七百万石之多,才能满足金陵城的消耗。

这么巨大的米粮消耗,一部分是通过田赋丁税从州县筹集纲粮,然后通过官员俸禄的形式发放下去,一部分则通过粮商从属县以及金陵以东盛产米粮的苏润常扬越杭秀湖等州贩运米粮进入金陵城,与其他炭布茶药等大宗物资一起,满足这座当世最为繁华的城市在物质上的需求。

延陵作为金陵外围的大宗物资交易集散地之一,昔时之繁荣,又岂是偏远县城能比的?

然而在金陵事变后,江南繁华之地空气里都弥漫着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息,除了当地人之外,商旅早就断绝,申浦河面上以往那遮天蔽日的舟楫帆桅骤然间稀稀落落下来。

剩下不多的几艘本地船,也在信昌侯李普率部撤来后直接征用了。

要不然的话,再拖延下去,军心进一步涣散、崩溃,拖到最后他们可能就只能带三五十人狼狈不堪的逃回岳阳去。

静山庵一战,直接表明他们此前联合楚州的策略彻底失败,而郑畅、韩道铭等人先一步护送太妃撤往岳阳,也无需为此承担多大的责任,但在岳阳威势一度无两的信昌侯府就太难堪了。

他们要是能带三千精锐回岳阳,多多少少还能保存一些颜面,更主要的还是能抓住更多的兵权——乱世之秋,三子争雄,诸州都纷纷招兵买马、以守地方,有哪个能比兵权更为重要?

倘若他们最后仅在三五十侍卫的护送下,如丧家之犬般逃回岳阳,不要说韩谦早就对他们恨之入骨了,沈漾、王琳、高承源、郭亮、周惮、陈景舟甚至李知诰一系的将臣,有谁不会落井下石,有哪个不会趁机对他们发难?

信昌侯李普率部撤到延陵休整,而不是直接撤到延陵以西仅二十里外的茅山据险以守,主要就是看中延陵水陆皆通、进退两宜的有利形势。

此外,延陵虽然从去年十一月之后便商旅中断,但之前是那样的繁华,镇埠及周边村庄里的存粮也多。

近五万眷属及残兵,被赶出丹阳城,那么多人就粮可不是什么易事,也只有延陵这样的大埠,才有可能相对容易的征集到足够供四五万老弱妇孺生存的粮秣。

虽说四五万人短时间内就粮还没有什么大问题,但被盟军如此算计,伤亡如此惨重,连同四万多老弱妇孺被驱赶出城池,士气之弱、军心涣散,也是不难想象的。

此时南衙禁军新败,正手忙脚乱的在秋湖山、江乘城组织新的防线。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