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楚臣 > 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

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除了蒙兀人在赵塘堤南北两岸的大营并还没有进一步集结军民之外,梁军在许州、汝州北部的反应也要比韩谦所说淡定得多,并没有大难临头的紧迫感,更不要说组织兵马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倾尽全力进攻荥阳城了。

别家不信,韩谦也没有要他们一定相信的义务,但他在寿春集结那么多的人马,进入二月之后全部都用在南岸大堤加固、龙池山堰湖修建以及行洪带的疏通上。

除了六万多青壮劳力,韩谦还陆续上从诸地征调近两万头骡马、数千辆(艘)大小车船,用来装运砂石泥土及木料等。

大堤加固、加高是一方面,但当世受材料的限制,大堤主要堆土而成,再怎么加固强化,整体强度也是极为有限,无法承受过高的滞洪水位,导洪、泄洪是死保寿春灌溉区的关键。

季希尧率领工造司的水务工师,在寿春城从西南往东南方向,划出一条东西长五十余里,南北宽数里到十数里不等的行洪带。

此时不死保寿春灌溉区,那河淮梁军一天不能夺下荥阳城、一天不能恢复禹河故道,那这件事对贾鲁河、沙颍河以及淮河中下游及洪泽浦沿岸地区的负面影响,就一天不会消除……

几种不利因素叠加下来,韩谦也难以预料棠邑军后续的形势会往什么方向扭转。

不管怎么说,韩谦怎么都要尽一切可能死守寿春灌溉区,同时还要韩道昌回到金陵后,赤山会就直接在各地启动粮食采购计划,以应对淮西可能会出现的粮食紧张局面。

当然,韩谦在寿春这么大规模的人马集结及调动,却是叫不明真相的金陵及淮东、襄北寝食难安、惊扰不休。

也的确,在年前棠邑包括水军、步营及骑兵在内,一直保持五万人左右的常备兵马,新年没过几天,韩谦突然间从历阳出发,赶到寿春进行前所未有的军事动员集结,仅仅新编的第四镇军总人马规模就高达七万余人。

为确保寿春城与内地联络不被切断,位于行洪带的驿道路段则需要加宽垫高,但驿道经过行洪带时,则要预留足够的行洪涵洞。

也是为了节约时间,韩谦直接下令将为另处预制的铁梁桥构件,直接运来寿春先用,抢先在驿道过行洪带里抢先架设总共一百二十米的连续拱铁梁桥;桥墩也是开挖地基用钢筋石泥河砂混浇。

魏州叛军二月上旬便在荥阳东掘开大堤。

不过,冰封期的禹河流量很小,加上禹河荥阳段的河床还没有完全悬出平地,荥阳城东的地势又崎岖不平,整个二月都没有看到禹河大堤破开对贾鲁河、沙颍河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禹河上游到二月下旬开始解冻,禹河上游的流量大了起来,大量的碎冰从缺口南泄,侵入荥阳城以西、以南、位于贾鲁河西岸的低洼区域,使那里沦为一片汪洋,也彻底封锁住河淮梁军从嵩山东麓进攻荥阳的通道。

也就是说,棠邑五万现役常备兵马,一下子暴增到十二万之多。

换作谁在棠邑侧榻,能安枕入眠?

金陵、楚州以及襄城,隔三岔五便派使者赶到寿春来见韩谦,询问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韩谦也没有隐瞒的意图,将魏州叛军与蒙兀人意图迫使禹河改道之事据实相告,也提醒淮东要加强洪泽浦东岸及淮河南岸的堤坝、沟渠等水利设施的修缮。

楚梁和议之后,金陵、襄北、淮东都得以派遣商贾进入许汝宋陈等河淮梁军控制的区域,对梁师雄在荥阳城东组织军民挖掘大堤之事也有所耳闻,但无论淮东、襄北还是淮东却不觉得事势有韩谦所想象的那么严重。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