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党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枭臣() > 第0532章 淮东军制

第0532章 淮东军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除编入渡淮军残部外,还捡选千余健勇,凤离营由战前的五营三千正卒,扩编到十营六千卒,为淮安府正式驻军,主要驻扎在山阳、泗阳。

林缚调曹子昂北上,担任淮东制置使司行军左司马,代他节制淮安府军政事务。

驻军虽以宁则臣为主将,但除驻防外,林缚在山阳县还要设初等战训学堂、伤病营、军储仓库、另派驻水营。

黑水洋航道的运输量还有限得很,洪泽浦以东的淮河水道恢复后,就要充分的利用起来。三五百石裁量的小型粮船,就可以直接从淮口运粮出海,前往胶州湾,进入胶莱河北上。

利用淮河水道进行漕粮运输、利用巡检司进行军屯、打击私盐以及与地方官员及乡绅势力沟通、与刘庭州打交道,与孙壮等渡淮军左营的流民军降将们打交道,都需要调曹子昂来独挡一面。

巡检司非常设,主官巡检与县尉、典史的性质相当,都属于捕盗官职,为正九品,文武皆能入选。

巡检司巡检没有行政量裁之权,在地方也以捕盗治安为主,兼以控制要隘、要津,主要表现于军事上的用途,通常辖兵卒三五十人,又统称为刀弓手。

林缚就任淮东制置使,作为地方上的军政长官,无权伸手干涉地方上的民政、财政事务,但是在辖防区内因地制宜的设制巡检司,将巡检司由州县辖管变为受制置使司直辖,并派辖军进驻,控制辖防区的要隘、要津,加强地方防务、治安,却是林缚在淮东所享受的军政特权;也是林缚目前将势力往淮安府、海陵府渗透的主要手段。

当然了,林缚还没有可能跟地方直接伸手要粮要钱,淮东制置使的粮饷财源,都给刘庭州所领的军领司卡着脖子。

江东左军退到飞霞矶以南地区,刘庭州便正式通告林缚,将以总数两万兵员,给江东左军及渡淮军左营供饷,营寨修筑等物资供应也一并断了。

当然了,将秦承祖留下来也合适,不过林缚更需要秦承祖以长史的身份留在身边,出谋划策。

到九月下旬,淮东制置使司府的官员体系、军制也正式确定下来,江东左军自然也成为历史名词,要改称淮东军了,以崇州为治所。

林梦得、秦承祖出任淮东军左军长史,曹子昂、傅青河任淮东军左右行军司马,孙敬轩、胡致庸、孙敬堂等人为诸曹参军。

淮安设泗阳、淮沭、淮口、白塘埔、浦北、浦南六巡检司,崇州设鹤城、九华、江门、西沙岛四巡检司,又在泗嵊增设泗嵊巡检司,加上海陵府境内的三处巡检司,淮东军共直辖十四个巡检司。

淮东军下设步军司、马军司、水军司、工辎营。

不要说新设巡检司粮钱都要林缚自己摇腰包,便是将淮安、海陵两府原先所设的六个巡检司收权归淮东制置使司直辖,从今往后,也要林缚自掏腰包来负责钱粮供应。

好在飞霞矶营城的修筑,由山阳县供给物资,梁文展主持下的山阳县愿意提供物资,刘庭州说断也断不了。

在淮安府,除了在飞霞矶正式设泗阳巡检司外,林缚还在沭口设淮沭巡检司;改云梯关为淮口巡检司;在白塘河与洪泽浦的交汇处,即在白塘埔镇,增设白塘埔巡检司;将原清浦津巡检司改为浦南巡检司,又于北滩屯田处设浦北巡检司——至此,淮安府境内的巡检司由之前的两个增加到六个。

白墉埔、浦南、浦北都位于内线,但淮口、淮沭、泗阳三地,加上山阳县,构成完整的守淮防线,尤其的重要。

渡淮军在下邳古城一战中伤亡较重,残部给林缚打散,编入凤离营。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